印度的歷史錯綜複雜,無法用三言兩語來概括。它是各種不同民族文化,在不同時期、地區 融合交織而成。 例如:早在達羅毗荼人(Draviras)的哈拉帕文明出現之前,印度就已經存在了原住民文化 — 阿迪瓦西(Adivasi)文化,它們深沉而黑暗,如陰影般,具有強烈流動的生命力,比雅利安人 創造的「吠陀時期」的文明更古老,這股力量是印度意識的根源,至今仍然具有強大的影響 力。 學識淵博的吠陀大師們,儘管不太認同這些異族和部落的文明,他們當中還是有一些人,以 開放的心胸去表達,對不同部落文化的欣賞。 作為文化主流的統治階級,也無法否認這些部落世界觀的價值,使得印度文化在吸收和消化 不同事物的過程中,不斷變化、充滿生命力。 一些原住民部落和達羅毗荼人,有能力與雅利安人平起平坐,有的與雅利安人通婚,確立了 自己的社會地位,有的在德干高原一代隱居,也有很多落入下層階級,成為達利特人(賤民 )的群體。 (即使在今天,如果你去城市,你可以在街頭或火車站看到生活在貧困中的這 些部落的後裔。) 然而,這些原住民族的意識,卻深深烙印在印度文化中。 印度與不同文化的相遇,也發生在背景完全不同的伊斯蘭文化。 蒙兀兒文化,自 16 世紀起在印度北部盛行,深受波斯文化的影響,但也因與印度文化的融 合而在人類歷史上獨樹一幟。 這也體現在音樂領域,北印度古典音樂的理論體系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。 除了表面上可以看到的,還有一種潛在的多層次文化意識,需要耐心地去深入了解。這些深 的內涵,也與印度音樂文化,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。 . 在這次講座中,我試圖在有限的時間範圍內介紹北印度音樂的歷史。為了要深入淺出,所以 只是將其概括性地概述。 我盡量保持簡單、膚淺的概述,內容可能很無聊。 我想繼續在我的 youtube 頻道上,介紹不同主題的印度音樂。 如果時間允許,我也會專注在印度音樂史當中不同的面向。 如果你喜歡的話歡迎分享~ 感謝您長期的支持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