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度的音樂與舞蹈的概念,與我們一般習慣的,來自西方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,
就算在寶萊塢電影中,聽看起來似乎現代的音樂與舞蹈,也常常是「印度為體、西學為用」。
近年來台灣跳印度舞的朋友也越來越多。不過印度與台灣還是有著地理與文化上的距離。
對於繁複又自成一格的印度音樂與舞蹈,畢竟有著許多難以跨越的觀念鴻溝。
[西瓦印度舞團]近年持續推廣印度舞,是以我們特別規劃一套WorkShop課程,
將印度的音樂與舞蹈做基本概念的介紹,並側重於兩者之間的聯結關係。
印度音樂部份,由來自於日本、學習於印度、旅居於台灣的Waka與Yo老師負責教學。
介紹印度音樂的結構,並分別以印度音樂特有的「Raga」「Tala」,
與兩者的結合,進行不同的解說與示範。

YO老師介紹印度音樂的Raga。
Raga關係著人的七情六慾,與人類對大自然的感受,
不同的時間、季節與情緒,都有不同的Raga。

Tala是印度音樂中的節奏系統,來自於天地自然的元素,
是固定拍數所組成完整循環,週期自3拍至108拍,以Sam來啟始與結束。
Waka老師特別示範了幾種來發源於動物足聲的Tala。
你知道最基本的16拍節奏來自那一種動物的腳步聲?


兩位老師動人的印度音樂現場演奏, 讓大家在一整天的緊湊課程中途,暫時放

音樂與舞蹈最重要的聯結,就是印度特有的Bol。
Bol在古代有咒語之意,是印度特有的人聲記譜系統。
WorkShop教學了幾種不同型式的Bol,也讓大家體會音樂與舞蹈的即席互動。

舞蹈部份,RickyQ老師解說印度舞的構成元素,基本動作的要點、與和音樂互動的方式。
你會發現許多的寶萊塢舞蹈的動作都藏身其中,能掌握動作的要領, 就開啟了舞蹈中"印度味

古典舞碼「Shiva Vandana」的教學。
「Shiva Vandana」為印度傳統的古曲,是讚頌濕婆神的歌曲。
印度舞蹈其實器樂、人聲與舞蹈是一體的,所以"歌謠教唱"也是研習中的重要環節。

從「Shiva Vandana」這首帶有神話意味的印度古曲,
可以感受印度文化對於精神生活的側重,與特有的肢體之美。
就藝術文化方面來說,音樂與舞蹈的來源來自於神話中的濕婆神。
做為「舞蹈之神」的濕婆稱之為「Nataraja」,象徵著宇宙的運行,
也是最知名的一種濕婆形象。

現場合唱印度歌謠,在現場音樂的伴奏下跳舞,感覺很痛快吧!
印度樂器的全程演奏,體驗舞蹈與樂手的合諧與對話,
這是印度的舞蹈WorkShop的正式規格,可能在台灣是前所未有。

印度舞Kathak在寶萊塢舞蹈中大量的運用,
比較隱性的是對於古典舞中肢體動作的混搭使用,
表情的部份,舞蹈時表情上臉已經是深入印度人的文化,不過對台灣人來說是要特別學習的。
顯性的部份,如同印度古典舞「卡薩克之王」伯居瑪哈拉吉為電影[寶萊塢生死戀]所編舞的[月光戀人],
可說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卡薩克舞曲吧!?
Workshop的最後,RickyQ老師示範表演這一首 [月光戀人],
也是大家累了一天,最後的「餘興節目」。

(感謝廖大哥的的照片與影象)
[印度音樂舞蹈研習]
●日期 - 2009年4月26日 (星期日)
●時間 - AM 09:00 – PM 18:00
●地點 - 華山創意文化園區 (台北市八德路一段一號)
[師資簡介]
˙TablaWaka 若池敏弘 - 演奏印度塔布拉鼓Tabla二十年。1987年跟隨大師Shree Keshav Rao Nayak,2001年跟隨大師Shree Dilip Mukherjee。目前活躍於日本、泰國、韓國、孟加拉、印度等國際音樂藝術節。近年受邀來台演奏,與李泰祥等音樂人合作。
˙SitarYo 金光亮平 - 2001年在日本成立自由爵士樂團,融合印度音樂風格,表現出創新多元的音樂,主要於琉球表演。2004年進入印度加爾各答Visva-Bharati大學音樂系,主修北印度古典西塔琴演奏。自2005年起,開始在印度各地演奏,目前旅居台灣。
˙Ricky Q - [西瓦印度舞團]團長,專注於北印度舞蹈教學與研究的舞蹈工作者,修業於印度「Kalashram Institute」音樂舞蹈學院,專長印度古典舞「卡薩克Kathak」與「寶萊塢印度舞」。目前每年固定在秋冬定居於印度,師事印度古典舞一代宗師 Pt.Birju Maharaj。
[塔拉那現場藝術]
三位異國夢想的實踐者,組成了以印度樂舞為主軸的表演團體,演奏印度塔布拉鼓Tabla二十多年的TablaWaka,、修習西塔琴Sitar,魅力獨具的SitarYo、懷抱舞蹈夢想前往印度習舞的 Ricky Q,兩個日本人,一個台灣人,在古國印度的文化中互相交會,從印度宮廷藝術卡薩克(Kathak)出發,探索南亞音樂與舞蹈的可能性,全面性的發聲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