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追溯起印度音樂的起源,我想可以回到向神祇的朗誦。
在古代印度,音樂被視為非常神聖的;而這樣的姿態,未曾改變,流傳至今。神聖的音樂,因時代及環境,其形式不斷在變化;當中最大的變革是在西亞,也就是與伊斯蘭文化的交會。
10世紀後半,來自西方的伊斯蘭勢力開始進出印度。同一時期傳入印度的Sufi(伊斯蘭的神秘主義),把音樂融入教義,據說,這對在印度的傳教活動有著巨大的貢獻。
16世紀,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兀兒(Mughal)帝國,在北印度建立起了王朝。這個過程,掀起了印度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的融合。北印度音樂把從前奉獻給神祇的事物,加入了可達到和Sufi神合而為一的音樂性;此外,為了使宮廷內的貴族開心,還添加了娛樂性的元素。在這體系中,一邊孕育了大量的哲學、宗教元素,一邊蓬勃地發展世俗的表演藝術。
由於被英國殖民地化,蒙兀兒(Mughal)帝國逐漸衰微,不久便滅亡;同時,印度各地信仰印度教的王國,也喪失其勢力。在當時,從前受國王、貴族所庇護的宮廷音樂家們,為了謀求職位,不得以四散各地。
這樣的結果,促使了印度各地跨越流派、地域以及宗教上的交流,聯繫著現在的北印度古典音樂。以前,奉獻給神祇的音樂,和在宮廷中娛樂貴族的事物,在喪失如貴族般的支持者後,不得不趨於大眾化。從所孕育的各式要素中,延伸變化出的,即是今日所稱的北印度古典音樂。
也因為過程的演變是如此,今日才造就了不少天才音樂家。
北印度的音樂Hindustani,不斷在其形式上改變。在40-50年前,稱之為Ustad Vilayat Khan、Pandit Nikhil Banerjee、Ustad Alla Rakha、Ustad Ail Akbar Khan、Pandit Ravi Shankar 等形式,產生了巨大的變化;10-30年前,則確立了如Pandit Hariprasad Chaurasis 、Ustad Shahid Pravez、Pandit Shiv kumar Sharma、Ustad Zakir Hussain 等新的演奏方式。而今天,年輕的樂手活躍於各地,繼續為其曲風注入新血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